黄元米果使用赣州当地的晚稻品种“大禾米”,用其做出的黄元米果口感香甜,更有韧劲,成为春节期间食用及走亲访友的佳品。而黄元米果更寓意着吉祥富贵,代表了朴实的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祝愿。
“众人合力米果香”
黄元米果的制作过程之繁杂,全程动用的人数之多,令人乍舌。首先把广泛分布在赣南的黄栀子枝叶晾干或山上砍取黄元柴,再火烧取其灰,而后用水浸泡过滤便为“灰水”,也就是碱水作为天然染料。再用大禾米加适量的黄栀子果实或黄元柴,用灰水浸泡。
糯米在蒸之前要先用清水浸泡 10-12 小时,中途需换水五到六次,直到把米浆水泡到清水为止;而蒸的时候也需要分为两次,第一次蒸一小时,蒸好之后摊开,浇上灰水染成金黄色后,再放入饭甑中再次蒸透。
将蒸透的糯米放入石臼里,这时候就需要由村里几位年轻健壮的小伙子用专用的山茶树木棍围着不断捣烂,直到糯米饭变得极富韧性为止,称之为“糍”。
最后的工序由村里的女人完成,将糍置于案板上,由老人和妇女用手揉搓均匀揉成圆柱体,用一根沾了水的细线将糍分成餐桌上一个个黄灿灿的黄元米果。
制成的黄元米果,可以与冬笋、青菜、腊肉香肠等时令蔬菜进行煸炒,其味香甜浓郁,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剩下的可以放入用稻草烧成的草木灰水中,保存时间长达两个月,也为雨水较多的赣州地区提供了绝妙的味蕾体验。
大地的馈赠
黄元米果中的黄元柴所含植物碱,可以使人体内的酸碱性保持平衡,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状态。其黄栀子能促进胆汁分泌,并降低血中胆红素,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也能起到抑制作用,起到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等功效,可谓是脚下这片土地为勤勤恳恳的客家人献上的一份丰厚的馈赠。
黄元米果是赣南客家人的传统美食,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打,丰年多打几箩米,歉年也要打上一箩米,年前的个把月基本上就是你帮我我帮。
你,转轴着在村里打米果,真有“不打米果不过年”的节奏。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每每道起,总是眉飞色舞,津津有味。这些年,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打黄元米果的地方并不多,有些地方采用机械化生产,虽然色香味样样不差,但就是少了那土土的“米果味”。
由于近年来大禾米产量的逐渐下降且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农村留守家庭,黄元米果的传统制作技法无法得到传承,这个客家饮食文化的瑰宝,现今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考验
打米果,在农村就像“倒秧脚”、“洗禾镰”、“下山桃”等民俗事项一样,承载着客家人感恩自然,祈盼丰稔的悠悠乡愁,是客家人灵魂安息的“摇篮曲”。乡愁醉人,时代在不断地变迁,而不变的还是这些民俗
。
现在农村大部分人都在外或县城工作,大家都忙很难凑齐有这么多帮手来制作。不然就是过年大家都回家了才制作。
我们找到了来自崇义上堡的陈师傅制作,陈师傅和我们合作几年,质量稳定。正常时间在山上做着扛木头的体力活,每年到了这个季节会帮我们制作些,一年就这一次哦
因黄元米果手工用大禾米,加黄元柴的灰水制作,不加任何添加防腐剂,为了好保存每次不会制作太多,联系预订:18679713691(微信同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